【治疗原则】
1.症状严重或临床上出现严重肺静脉高压征象的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症状较轻,但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表现者,也要尽早手术干预。
3.重度二尖瓣膜反流患者应及早手术。
4.中度反流、无症状而左室功能低下或中度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手术治疗。
5.中度反流、无症状而轻度左室功能障碍者应择期手术。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
1.药物治疗
(1)左心室代偿期:
①主要防治风湿活动、
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呼吸道
感染。在牙科、器械操作和手术前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②限制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低盐饮食,使心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代偿期,以延缓病情发展。
(2)左心室衰竭期:
①慢性肺阻性充血:
A.降低后负荷:减少体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减少反流量。常应用ACE抑制药,如
卡托普利(captopril)、
依那普利(enalapril)、
贝那普利(benazepril)、
赖诺普利(lisinopril)、培垛普利(perindopril)等,注意首剂低
血压反应,初次用小剂量,后渐增至治疗量长期应用。其他Ω受体阻滞药
哌唑嗪1mg,2v3次/d。
B.降低前负荷:降低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常用单硝
异山梨醇50mg,1/次d,口服。
C.强心、利尿:可应用
地高辛、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如合并快速
(3)抗
心律失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出现的频发或呈联律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由于二尖瓣反流,使主动脉瓣未及时开放,故可不产生射血作用;晚期可有
心房颤动。故应及时纠正期前收缩及其他
心律失常。
(4)病因治疗:如系
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
二尖瓣关闭不全,应早期选用足量、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需静脉用药和应用长疗程(不少于4v6周)。在
炎症控制后3v6个月手术。因急性
心肌梗死引起的乳头肌、腱索断裂或室间隔穿孔,待病情稳定后,需同时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术。
2.外科治疗 当出现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时,需考虑瓣膜手术治疗。目前认为当左室功能尚未严重受损和不可逆改变之前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慢性
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病例选择参考:
①临床心功能为NYHA 3v4级/?,3级为理想手术指征,4级手术死亡率高,预后亦差;对缺乏症状的慢性
二尖瓣关闭不全,当EF>50%,心排血指数>2.0L/(min·m
2),左室舒张末压<1.6kPa(12mmHg),收缩末容积指数<50ml/m
2,可适宜手术;
②左室造影示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③急性
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穿孔、外考或腱索、乳头肌断裂等)。
手术方式:
(1)二尖瓣成形术:适应证:除外瓣膜严重钙化、破溃伴瓣下组织严重病变而不能修复者。对大多数
二尖瓣关闭不全,尤其并有
二尖瓣狭窄者,均适宜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合并有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宜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急性
心肌梗死所致乳头肌、腱索断裂或室间隔穿孔病例需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成形术。
(2)二尖瓣置换术:适应证:凡不适宜作二尖瓣成形术者,可施行本手术。
(一)急性
治疗目的是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出量和纠正病因。内科治疗一般为术前过渡措施,尽可能在床旁Swan-Ganz导管
肺动脉高压减轻,心脏大小和左心室重量减少,较内科治疗存活率明显改善,但心功能改善不如
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换瓣术满意。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0.30~0.35)或左心室重度扩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0mm,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300ml/m
2),已不宜换瓣。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天佑(首都医科大学)
】描述为:">
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明显,心功能受影响,心脏扩大时即应及时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直视手术。手术方法可分为两种:
1.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利用病人自身的组织和部分人工代用品修复二尖瓣装置,使其恢复功能,包括瓣环的重建和缩小,乳头肌和腱索的缩短或延长,人工瓣环和人工腱索的植入,瓣叶的修复等。手术的技巧比较复杂,术中应检验修复效果,看关闭不全是否纠正;如仍有明显关闭不全,则应重新进行二尖瓣替换术。
2.二尖瓣替换术二尖瓣严重损坏,不适于施行瓣膜修复术的病例需作二尖瓣替换术。切除二尖瓣瓣叶和腱索,但需沿瓣环保留0.3~O.5cm的瓣叶组织,将人工瓣膜缝合固定于瓣环上(图32-7)。
临床上使用的人工瓣膜有机械瓣膜、生物瓣膜两大类(图32-8,9)。各有其
优缺点,应根据情况选用。心脏瓣膜替换术疗效较好,自20世纪6O年代以来,挽救了数百万病人。但正确的
术后处理十分重要,如心功能的维护、机械瓣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病人的远期随访和治疗等。